自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北方被霧霾籠罩和市民戴著口罩出行的照片頻繁見諸媒體,*則呼吁民眾避免待在戶外。雖然旅游部門表示,經濟疲弱和禽流感等問題都可能導致游客數量減少,但空氣污染仍是境外游客放棄中國的重要因素。據瑞典工人日報報道,2013年上半年中國入境游客數量下降5%,其中北京的入境外游客更是下降15%。
國內外大氣污染防治歷程表明,解決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歐美等發達國家耗費了30—50年時間才基本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要正確對待當前的污染形勢,充分認識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艱巨性、復雜性與長期性,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同時,“必須有所作為”,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據了解,目前,由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起草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望近期出臺,隨后,京津冀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也將zui終定稿。
近一年時間,國家在大氣污染治理上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據了解,行動計劃總體將呈現出治理大氣污染的“強勢”,既是對大氣防治十二五規劃落實的“落地”分解,也是對其目標的強化。
從環保部獲悉,下半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將制定考核辦法,環保部將配合有關方面把配套政策措施分解到有關部門,與各省(區、市)*和中央企業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同時建立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
根據大氣防治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5%,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將細顆粒物納入考核指標,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6%。而在行動計劃中,該項指標或被大幅度提高。
工業廢氣污染是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這個情況在今年初的北京霧霾事件中已有證實。根據中國科學院曾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的“京津冀2013年元月中旬強霾污染事件成因及應急對策建議”的報告顯示,京津冀強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周邊地區工業廢氣污染因大氣流動而影響了北京的空氣質量。
環保部在今年2月就《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公開征求意見,按照征求意見稿設計,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區域層面大氣污染監測、評估、監督體系,PM2.5排放總量顯著下降;征求意見稿提出,對環境污染嚴重、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地區,應在國家排放標準中規定特別排放限值或制定實施嚴格的地方排放標準。其中,對工業污染源治理,征求意見稿提出,將制定嚴格、完善的國家和地方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明確各行業排放控制要求;盡快制定工業煙(廢)氣中VOCs、氨的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等。
根據環保部門測算,目前幾項主流工業廢氣治理市場已經超過2000億元。至2015年末,燃煤發電機組需進行去除氮氧化物改造的現有機組和新增機組容量約為8.17億千瓦,估計工程設備投資1950億元,每年運行費用約612億元。此外,水泥、鋼鐵等煙塵排放量大的行業控制氮氧化合物的排放,也需要安裝脫硝設備,而這些需求將集中在未來兩年多時間內體現。除塵器行業十二五期間總需求將超過350億元,這還沒有包括上千億元的清潔能源市場。
中國的大氣污染整治已經刻不容緩,當務之急我們亟需思考和探索如何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在環境問題面前,每個人都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節制自己的欲望;多重污染之下,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好的環境質量等不來、喊不來,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奮斗,大家都盡一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