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資源和其他資源日益短缺,地表地下水體污染逐漸加重的背景下,工業廢水的處理趨向三個方面發展。
一、節能減排,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逐漸成為工業廢水處理項目的重要考核指標;
二、閉路循環,將工業廢水中的液態水和溶質回用,并作為生產工藝過程中的重要原料,從而實現廢水內部消化的目的;
三、資源化,將處理后廢水再經深度處理,達到再生水標準,用于農田灌溉、廁所沖洗、工業循環冷卻等方面;
四、結合三大減排方案,技術減排、過程減排、管理減排,秉承成“從源頭到末端”的治理思路,zui終實現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目標。
對于工業廢水的處理,我國曾采用的是企業自行治污的模式,即企業自行購建污水處理設施、配置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設施運營和維護。但是因為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復雜,需要專業化的運營管理,這種模式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隨著企業開始由自己建設、自己運營,逐步轉變為向市場購買專業化服務,工業廢水處理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環保產業。正如市政生活污水處理市場剛起步時,也存在運營效率不高的情況。正是引入了BOT等專業治污的新的商業模式,才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
據統計,目前具有工業廢水處理資質的企業共有683家。目前,工業廢水處理市場需要的是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不僅具有處理技術的優勢,而且可以提供包括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一條龍服務。專業化治理的突出優勢在于,責任意識更強,因為治理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公司收益。
我國工業廢水治理不存在的技術難題,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方面,zui重要的不是創新,而是實用技術的推廣。工業廢水治理的技術需求應首先包括發展清潔生產技術,其次需要發展過程控制技術,zui后要在末端治理上突破一些技術瓶頸,采用一些先進技術和關鍵工藝設備,提高污染物去除水平和效率。企業受成本和利潤的生存法則所限,許多達標的廢水處理技術由于其需要較高成本,而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技術與應用的嚴重脫節以及技術的嚴重浪費。從而導致目前企業治理廢水的水平普遍不高,對技術的應用缺乏一定的經驗。一方面,我國工業廢水的處理工藝需要“量體裁衣”,針對不同的領域形成從設計、施工、運行到管理等環節相配套的專業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針對實際問題,對接市場需求,加強技術研發機構與企業的研發與交流,切實推行實用技術。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發展,工業廢水待處理量持續增加的同時,水質排放標準也將越來越嚴格,環保監管政策也將進一步加強。工業廢水治理市場的啟動,越來越多進行工業廢水治理的專業公司開始涌現,市場對投資的需求進一步加大。
據悉,“十二五”期間工業廢水污染治理投資總需求約為1250億元左右,年均治理投資約為250億元左右。工業廢水污染治理行業的銷售產值約為1375億元。“十二五”期間,工業廢水污染治理投資如能達到1250億元,將促進國民經濟生產總值(GDP)增長1875億元。
《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12》顯示,2011年,中國工業廢水排放量達到212.9億噸,其中*5位的行業依次為造紙、化工、紡織、電力及煤炭。環保行業分析師羅百輝表示,與市政污水處理相比,中國的工業廢水排放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年來比較嚴重的污染事件幾乎都與工業廢水未達標排放有關。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污水處理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打開,2013-2015年間,造紙、紡織、石化、化工、有色及鋼鐵6個行業的廢水處理投資需求預計將達到1178億元。